“無線如東,城事在您手中!”歡迎安裝如東文廣傳媒“無線如東”手機客戶端!蘋果手機App store搜索“無線如東”下載。安卓系統掃描二維碼或登錄如東新媒體(mobile.rdxmt.com/down/)下載。 |
小時候,特別盼過年,盼著蒸饅頭、磨豆腐、炒豆子的日子。臘月二十往后,家家戶戶便開始蒸饅頭了。高高的蒸籠是問人家借的,還籠的時候,按照慣例要送一些饅頭給主家。于是,小時候特別羨慕有蒸籠的人家,羨慕他們能嘗到各家各戶的饅頭。那年頭蒸饅頭是件大事,臘月沒到,媽媽就要砍“溝岸草”。寒風里,小河邊,媽媽系著一條綠方巾,弓著腰,舞著鐮刀,把河邊那些能夠燒火的干草枯枝一點一點地拾掇到岸上,一連幾天,什么蘆葦、紅草、樹枝的,就一捆一捆地被媽媽碼在茅房里了,像等候出發的一輛輛罐子車。計算好蒸籠到手的時間,就提前起酵。天還沒亮,灶房里亮起了煤油燈,在我朦朧的睡眼里父親的身影印在墻上好大好大。三五口大缸擠在灶房里,擠在柴草堆里。媽媽坐在灶膛前,倚在柴草堆里,灶膛里的火印紅了疲憊的臉,也點燃了我們孩子期盼的熱情。整個白天,我和哥哥就在酵缸旁鉆來鉆去,在淡淡的酵香里快樂,忽而趁著父母不注意,偷偷地揭開缸蓋看看酵“長”了多高,拼命地嗅上幾口酵香,那一刻真有幾番陶醉。
黃昏時分,飄起了雪花,漫天飛舞的還有我們快樂的心。爺爺奶奶、姑姑姑父都來幫忙了,饅頭裝進蒸籠里了,蒸籠碼在鍋子上了,鍋子在嘟嘟地冒熱氣了,葦簾支好了,印戳蘸好了“洋紅”,(一種食用紅色素粉,沖入水后蓋饅頭印記用)就巴望著饅頭出籠了。外面的雪好大,一會兒地上白了,房子上也白了,鋪天蓋地的雪花簌簌地往下落。那時的我總會癡癡地想:如果我家的面粉有雪那么多,那么白,那該多好??!我和哥哥就不會老搶著吃白饅頭,不吃“黑饅頭”。那年頭白面少,家家戶戶還把粗面粉、山芋粉和在一起蒸一些“黑酵條”,曬成饅頭干,留著春二三月吃。小時候愛吃白面饅頭,現在倒挺懷念那些山芋粉饅頭干,前年在市場上看到有人在買這種饅頭干,五元錢一斤我還激動得一下子買了好幾斤。
一搭籠有十幾扇,從灶臺一直伸到房梁下,等著熱氣上了籠頂,饅頭就快熟了,那種滿屋子的饅頭香會像小蟻蟲似的爬得鼻子、嘴里、心里都癢癢的。四五十分鐘就是在這樣的感受里度過的。第一鍋饅頭終于落籠了,大人們捧著熱氣騰騰的蒸籠穿梭在灶房和堂屋之間,把一籠籠饅頭倒在葦簾上,昏暗的燈光、幢幢的人影、蒸騰的熱氣、醉人的香氣、朗朗的笑語,把寒冷擋在屋外,把雪花關在門外,把喜悅鎖定在高聳光亮的饅頭上!在大人的眼里心里饅頭高聳漂亮預示著來年交高運好運呀,所以在整個蒸饅頭的過程中,大人特別忌諱孩子說什么“餅”“扁”“酸”之類不順氣的話。而我和哥哥也特別賣乖,等饅頭一倒上葦簾,顧不得燙就迅速將一個個饅頭翻過來,一邊翻一邊往手上呵氣。等饅頭翻過來,就開始給饅頭蓋印戳,我給豆沙餡兒的饅頭蓋上圓圓的“紅雙喜”,哥哥給蘿卜絲餡兒的饅頭用筷子點上兩個紅圓點。不消一刻鐘,一個個白饅頭就像點了胭脂化了妝的小白臉,開始對我們笑了。我們瞅準了一個笑得最美的,就開始大口大口地品嘗了,恨不得一口就咬著餡兒呀!蒸饅頭的那天,家里是不用做飯的,煮上一鍋大白菜,就著饅頭吃幾頓。伴著大人們的歡聲笑語,伴著飛舞的雪花,伴著饅頭的騰騰香氣,夜漸漸深了。大人們還在用心地包著饅頭,不時地給鍋里添水,每隔半小時給冒著熱氣的屋頂澆一桶涼水水,他們把平安和快樂都包在饅頭里,在蒸籠里脹大、蓬勃、兌現。我和哥哥呢,等饅頭吃飽了,等新鮮勁兒過去了,也就犯困了。倚在灶堂旁的草堆上,烘著灶火,一會兒就迷糊了,迷糊里被媽媽的大手抱到床上,在饅頭的香氣里便氤氳入夢了……兒時那個饅頭飄香的雪夜也就永遠留在童年的夢里了,直到今天,這個香香的夢被雪花一擦就亮了起來,清晰起來……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夠吃上各種饅頭包子了,可是卻一直懷念小時候自家蒸的老酵饅頭,一直懷想著那份香醇濃郁,更有流淌在心里的溫暖。
![]() |
掃描左側二維碼,關注如東新媒體微信,每天分享如東鮮活新聞資訊! |
如東廣電傳媒中心(版權所有)2011-2018 蘇ICP備案:蘇ICP備11030511號-1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-20120279號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登、轉載的各種稿件、圖片均有可靠的來源,目的是為了傳播更多的信息,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。
電話:0513-80865519 傳真:0513-80865516郵箱:1605797543@qq.com
地址: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鎮長江路29號